新华网北京5月18日电(石海平)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旨在展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在国内众多的博物馆中,能源领域的博物馆小而精,在展示工业遗产和传播工匠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华网策划推出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海报——《看·见能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能源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黑龙江·大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藏 松基三井岩心
该藏品为大庆油田发现井——松基三井岩心,年代为1959年,质地为砂岩,直径5厘米,长9厘米,重量177.64克。该岩心上用红色墨笔标注的数字是采集后地质研究人员所做标记,意为第35筒共44块样品中的第29块。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喷油,验证了我国陆相生油理论的胜利,宣告了一个新的特大型油田的诞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大庆石油会战。这块岩心是松基三井的直接见证物,2006年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
浙江·海盐·中国核电科技馆藏 主控制室石英钟
该藏品来自秦山核电站的主控制室,记录了秦山核电站首次并网发电的时间。1991年12月14日深夜,秦山核电站的主控制室里挤满了人,然而现场却异乎寻常地安静。墙上的石英钟滴答跳动,当跳动到0时15分,秦山核电站首次并网发电,这是历史性的一刻,从这刻起,华东电网有了一股可靠的电力供应源泉,从这刻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行设计、自主建造核电站的国家。
甘肃·兰州·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藏 国产第一胶
该藏品来自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原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建设发展橡胶事业,是新中国建国发展道路上一项待解难题。“一五”初期,国家将合成橡胶厂选址规划在甘肃兰州。1956年春,开始破土动工,1960年5月20日,生产出第一批合格的丁苯橡胶,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合成橡胶的历史,被自豪的称为“国产第一胶”。当时的公司党委决定用首批橡胶制作轮胎模型的纪念品,以此鼓励表彰所有参加橡胶大会战的所有职工。
湖北·武汉·湖北省电力博物馆藏 汽轮发电机转子
该藏品来自原武昌水电厂(武昌最早的民营电厂)。1938年10月,日军入侵武汉,为了不让发电设施落入敌手,武昌水电厂将来不及迁移的一台发电机就地炸毁,该发电机转子被埋于废墟中并保存下来。这件珍贵馆藏的所在地,是1905年创办的“汉口英商电灯公司”旧址,汉口夜晚的第一束生活用电灯光也从这里发出。2012年,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将其修复改造为湖北省电力博物馆。
江苏·徐州·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藏 中国矿业大学:一号毕业证
该藏品为中国矿业大学前身——1909年建校的焦作路矿学堂头等一号毕业文凭,反映出当时中国矿业高等教育外资办学的面貌。证书尺寸为46cm×42cm,民国元年由办理河南交涉局核发。证书获得者原名张世忠,为表达矢志矿业之情,取“广石为矿”之意,1935年改名为张广石。出版有《业矿指南》《中国矿业志》《陕西之煤业》等矿业著作。张广石是中国矿业先驱、民国时期“陕西矿业三子”之一,为陕西能源资源开发做出重要贡献。
藏品无言,却时刻告诉我们,中国能源领域曾经走过的路。
藏品无语,却默默激励我们,中国能源领域将要走向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