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第二实验小学近日开展了“共情实验室”主题系列活动,活动通过互动游戏、情景模拟、团体辅导等形式,引导小学生学会理解他人情感、增强同理心,培养积极健康的社交能力。此外,活动现场还向教师和家长发放了《小学生社会情绪能力培养指南》,推进家校协同共育。
据介绍,该活动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设计了“情绪日记”“情绪心理剧场”“情感树洞分享”等环节,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会“换位思考”。孩子们通过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他人的情绪感受,从而学会理解与包容。
“以前和同学闹矛盾时,我只觉得自己委屈,今天我才明白,对方可能也有难过的感受。”一位五年级的学生分享道。活动负责人、金东区第二实验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庄晓倩说:“小学生很多行为问题的本质是情绪的表达和外显,希望通过‘共情实验室’系列趣味化的活动,帮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情绪调节和社会交往的技巧。”
“共情实验室”活动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将社会情绪能力的培养与教育现实情境相结合。“孩子们的情绪认知和表达能力明显提升了,班级氛围更加融洽。”一位参与活动的班主任反馈道。家长王女士也表示:“孩子回家后主动和我聊起在学校与同学交往的感受,这样的变化让人欣慰。”
据悉,“共情实验室”活动创新构建阶梯式培养路径,运用“情绪X光”等工具包,开展情绪解码,帮助学生识别不同情绪背后隐含的需求与渴望,通过情绪故事会、共情剧场等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实践换位思考。为巩固训练效果,此活动还建立了“家、校、社”协同机制,通过“公益实践岗”提供真实情境锻炼,组织学生参与关爱老人活动,深化共情能力的实践应用。
家长李女士分享说:“‘家庭情绪存折’让亲子沟通更顺畅,孩子现在会主动说‘妈妈,我今天有点橙色(焦虑)’,我们能及时疏导。” 金东区教育体育局教育中心教研员黄利群表示:“在活动中,我们通过‘情绪认知—共情练习—迁移实践’的介入策略,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活动中自然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
庄晓倩在活动现场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共情实验室”活动的探索,研制《小学生社会情绪能力发展指标》,开展更丰富的实践策略,打造“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的情绪教育支持网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共情实验室’活动突破了传统的‘就行为改行为’的浅层干预模式,将抽象的社会情感能力转化为可观测、可训练、可评估的具身实践,是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孙炳海说,这场从“心”出发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活动,将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社会情绪能力,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构建更科学更温暖的支持生态。(文/方健生 图/施育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