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馆长:以“考古”之名激发公众探索欲-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5/17 17:15:06
来源:新华网

对话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馆长:以“考古”之名激发公众探索欲

字体:

  新华社太原5月17日电(记者樊欣阳、王怡静)自2024年开馆以来,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迅速引发关注,参观人数持续上升,暑假期间单日客流量近4000人次。不少游客慕“考古”之名前来,一睹晋阳古城遗迹中的建筑基址、道路、水系等。

  图为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外景。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阳古城遗址南侧,是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构成部分。博物馆核心展区以“晋阳雄異”为主题,展出近1000件文物,以在各个时期周边墓葬出土的壁画、青铜器、陶瓷器、墓志为主。

  从爆火的“古人跟你比个耶”的唐郭行墓壁画,再到实景还原的水利枢纽设施建筑基址坑,参观者发出“为什么唐代壁画上有如此‘现代’的手势?”“为什么考古挖到这一地层就停止了”等一系列问题。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馆长赵涛说:“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我们博物馆游客最突出的特征。”

  馆长赵涛从事晋阳历史文化研究16年。日前,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图为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的唐郭行墓。新华社发

  记者:哪件文物是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的“网红”?

  赵涛:网红文物当属我们馆的唐郭行墓,它之所以受到关注,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唐郭行墓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它是截至目前太原地区发掘出土面积最大的唐代壁画墓,壁画内容是太原地区唐墓中典型的树下人物图;此外,甬道壁画及仿门楼建筑图案,是太原地区的首次发现。二是壁画中难以解读的图案意趣引发游客关注。比如剪刀手这个动作很有现代性,很多人一进博物馆就会问“你们那幅比耶的壁画在哪?”“为什么在唐代就有这样的手势?”,然后大家就会去壁画前比耶合影,发布在网络上。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唐郭行墓的热度就有了。

  记者:博物馆如何接住“网红”文物带来的流量?

  赵涛:我觉得还是得回应公众关切,找到公众对博物馆文物的兴趣点。比如唐郭行墓壁画,大家对这个文物好奇心很重,我们就需要加强对壁画的研究,从专业角度推动公众对壁画的认知,回应公众对“剪刀手”含义、壁画内容、棺床设置等内容的关注;而且还得采用“接地气”的讲法。另一方面,我们要推动举办一些社教活动,比如儿童临摹、专家讲解等,从绘画艺术角度,加强公众对墓葬壁画的认知,使得这组墓葬壁画无论在专业上还是趣味上,都能和公众更好互动。

  图为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与考古有关的布景。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记者:公众对博物馆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赵涛:我们叫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公众普遍对“考古”感兴趣。我们博物馆距离市区位置较远,很多前来参观的人都是慕名而来,大家对国家的考古工作很好奇,回答有关考古的环境、考古工具的作用、“探方”为什么要挖成现在的形状等问题是我们博物馆讲解员的“家常便饭”。

  记者:博物馆还有哪些特色?

  赵涛:我们博物馆为对考古感兴趣的全年龄段公众提供了解考古文化的机会。除了在讲解词方面增加与考古有关的内容,我们博物馆还会定期举办走进考古遗址的活动,由考古工作者带领考古爱好者和志愿者深入遗址发掘现场,以专业视角解读太原沉睡千年的古城遗迹。除此以外,我们还是一座“亲子博物馆”,开馆以来,我们举办了很多场以“考古”为主题的研学体验活动,例如让孩子在模拟考古现场的沙坑中体验考古挖掘的过程、体验简单的考古修复工作,如壁画、瓷器修复、瓦当拓印等。

  图为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举办的研学体验活动。新华社发

  记者:未来如何做公众喜欢的博物馆?

  赵涛:一是对博物馆展品的诠释更加大众化,多用公众听得懂的语言、喜欢的案例和文物背后的故事来传递文物信息;另一方面,通过有针对性的社教活动,进一步拉近进博物馆和观众的距离,让观众特别是青少年通过这些活动,了解考古知识和文物保护工作,增加对考古和历史的兴趣。未来,开放遗址公园的考古现场展示和社教活动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我们将通过数字和AI技术,做好考古发掘现场的数字还原和模拟展示,更好地让公众了解考古工作,感受考古文化的魅力。

【纠错】 【责任编辑:邱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