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5月17日电(记者胡洁菲)为更好满足企业新需求,上海市数据局日前正式启动数字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旨在依托各大产业园,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数字化“套餐式”服务。
“就像过去企业开张要通水通电通网,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更需要数据、算力、模型、软件等数字基础设施和新型数字服务。”上海市数据局城市数字化转型处二级主任科员薛威说,上海作为数字经济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将通过相关改革进一步降低技术与应用门槛,构建平等、活跃的技术服务生态,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记者了解到,相关“套餐式”服务主要指面向企业提供高可用、高可信、低门槛、低成本的数字产品和服务。据悉,首批落地数字公共服务的有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市北高新园区、南大智慧城、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等园区。
根据上海市数据局的相关调研,当前,80%以上的数字原生企业在初创期就启动数字化进程,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普遍反映数字服务碎片化、供需对接难,技术供给水平低、整合适配难,算力和数据成本高、专业服务生态弱等问题。
初创企业三稻智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业务主要服务于报关数字化,涉及进出口、航空等数据,需要安全可信的算力和数据处理环境,然而目前公司接触的算力供给不足,难以满足数据处理、模型训练等需求,期待能有可信的供应商提供专业服务。
“从2023年开始,我们发现引入的中小企业有越来越多的数据类需求,包括算力、模型服务等,如果能有上游的供应商提供一些‘半成品’给他们,将极大降低初创企业运营成本。”漕河泾管理公司总经理助理、园区发展中心总监孙唯介绍,数字经济对园区的转型发展也提出了新需要,当前漕河泾也正基于这一新趋势布局数字公共服务板块。
作为项目的“先手棋”和首批合作商,上海电信也于近日发布“智云上海”计划,宣布将进行专属投资,为园区提供高水平、一站式数字服务。